山竹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
1、树上。山竹又称莽吉柿,是藤黄科藤黄属小乔木植物,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2、综上所述,山竹是长在树上的果实,而非长在地上。
3、山竹是长在树上的。生长山竹的树高可达20米,树龄也比较长,能活70年以上。它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果型的果树,在温度为25-35度,湿度在80%左右的环境下才可旺盛生长,从栽培到结果要七八年的时间。果期在10-12月之间。
4、山竹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山竹是长在树上的,属于常绿乔木,但山竹要生长十年的时间才能结果,果实产量较少。在养殖山竹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全天的日照,让植株保持叶片的翠绿,并为山竹提供腐熟的肥料,维持其生长。山竹长在树上吗形状特征山竹是长在树上的。
5、山竹是长在树上的。山竹树高达10米,叶长椭圆形,厚革质,先端渐尖,全缘。花径约5厘米,萼片4片,花瓣4片,肉质,粉红色;果实球形,直径6—8厘米,深紫红色果壳厚而韧,含单宁,可以入药。果柄处有4片硬而内卷的大型革质萼片;果顶有星状花纹,有4—8瓣不等。
6、山竹是长在树上的还是长在地上的 山竹是长在树上的。山竹是山竹树的果实,常成熟于每年的11~12月份,其果成熟时呈紫红色并带有黄褐色斑块,果肉雪白,形状与大蒜瓣类似,味道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山竹百科
1、山竹的果壳看似厚实,其实质地疏松,密布其间的孔隙让水分很快挥发,而空气又蜂拥而入,变质的进程非常快。营养价值山竹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这使山竹能克榴莲之燥热。山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2、山竹所以称为‘果后’,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古时东南亚医药中所担当的角色,传统上,山竹被人用来控制发烧的温度及防止各种皮肤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丰富的Xanthone,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整个山竹都有用,故深受人们推崇。
3、山竹是树上结的水果。山竹 山竹 莽吉柿(学名:Garcinia mangostana L.),俗称山竹,或山竺、山竹子、倒捻子。小乔木,高12-20米,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
4、山竹,既可以指植物山竹也可以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山竹。山竹原名莽吉柿,原产于东南亚,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结果,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非常名贵,其幽香气爽,滑润而不腻滞,与榴莲齐名,号称“果中皇后”。
5、山竹树是小乔木,株高12-20米,分枝较多,分布密集,叶片对生,呈椭圆形或矩圆形。山竹树的花朵开放在枝条梢部,花瓣为白色,一天后就会凋谢,结出圆润的果实,成熟的山竹表皮为紫黑色,手感偏软,果肉为白色,呈瓣状分布。
6、山竹是长在树上的。生长山竹的树高可达20米,树龄也比较长,能活70年以上。它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果型的果树,在温度为25-35度,湿度在80%左右的环境下才可旺盛生长,从栽培到结果要七八年的时间。果期在10-12月之间。
山竹长在树上还是地上
综上所述,山竹是长在树上的果实,而非长在地上。
树上。山竹又称莽吉柿,是藤黄科藤黄属小乔木植物,分枝多而密集,交互对生,小枝具明显的纵稜条;叶片厚革质,具光泽,椭圆形或椭圆状矩圆形;果成熟时紫红色,间有黄褐色斑块,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山竹是长在树上还是地上山竹是长在树上的,属于常绿乔木,但山竹要生长十年的时间才能结果,果实产量较少。在养殖山竹的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全天的日照,让植株保持叶片的翠绿,并为山竹提供腐熟的肥料,维持其生长。山竹长在树上吗形状特征山竹是长在树上的。
综上所述,山竹是长在树上的热带水果,其生长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适宜的土壤和地形环境。
山竹长在哪里
山竹是长在树上的。山竹树高达10米,叶长椭圆形,厚革质,先端渐尖,全缘。花径约5厘米,萼片4片,花瓣4片,肉质,粉红色;果实球形,直径6—8厘米,深紫红色果壳厚而韧,含单宁,可以入药。果柄处有4片硬而内卷的大型革质萼片;果顶有星状花纹,有4—8瓣不等。
山竹长在热带地区。山竹树的枝叶非常茂密,它的果实山竹就长在枝头上。山竹原产自东南亚,例如在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栽培的较多,泰国是种植最多的国家。一般种子10年左右才结果,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所以非常珍贵。我国也有引种和栽培,比如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云南等地。
山竹是长在树上的。以下是关于山竹生长情况的一些具体信息:热带水果:山竹,即莽吉柿,是典型的热带雨林型果树,原产于马鲁古,后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台湾、福建、广东和云南等地也有引种或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