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矜不伐有什么典故
1、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翻译:聪明且爱好学习,不认为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件可耻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他死后谥号被称作“文”的原因。)不矜不伐:读音是bù jīn bù fá,意思是指不自以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2、上一句是敏而好学。敏而好学 [成语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典故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天资聪慧,又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的行为,当作是可耻的行为。
3、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不耻下问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移樽就教 不耻下问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自以为是 不耻下问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出了一名圣人,名叫孔子,他的学生就有3000多名。孔子的知识很渊博,并且十分好学。
5、成语“不耻下问”的典故: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不耻下问和勤学好问的区别是什么?
1、不耻下问【拼音】: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不耻下问和勤学好问的区别 不耻下问主要是指综合水平高的人向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学问。比如孔子向一位普通人请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不耻下问。而勤学好问一般是指学子努力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向别人请教,这个别人也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同学,请教的人比较宽泛。
3、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不耻下问,读音为bù chǐ xià wèn,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拼音[ b chǐ xi wn ]不耻下问的意思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成语基本释义:[ 成语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繁体 ]不耻下问[ 成语正音 ]问,不能读作wn。
成语“不耻下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频繁,然而许多人对其理解有误。该成语的真实含义并非用于表达自谦,而是指向地位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学习,以示谦逊。常有人误用如:“我在班级里经常不耻下问”,实则语境失当,失去原意。
不耻下问的意思如下:开放心态,尊重他人:“不耻下问”首先要求我们具备开放的心态,尊重他人的知识和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向他人请教,我们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拓宽视野,增长知识。这种心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共同进步。
学习态度区别:不耻上问表示虚心向知识或经验丰富的人学习,不以自己的地位或知识为傲,展现出谦逊和愿意学习的态度。不耻下问表示虚心向知识或经验不足的人请教,不以自己的知识或经验为傲,展现出尊重和愿意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