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林党到底是什么?如何评价东林党?
东林党,一个在明末历史舞台上掀起波澜的名词,实则更多是政治斗争的产物而非有组织的政治团体。起源于万历年间,官场失意的文人以东林书院为基地,聚集民间文人,针砭时政,获得舆论优势,被时人冠以“东林党”之名。然而,这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东林党并无明确的组织架构,更多是思想与言论的集结。
东林党是明朝晚期一个重要政治派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尝试变法的团体之一。以下是对东林党的评价: 变法意识:东林党成员秉持着改革的意愿,试图通过推行变法来挽救明朝政治和社会的危机。他们关注国家大政治和军事问题,并主张启发学术、招纳贤才、求变革,表现出一定的科学思维和时代意识。
在文化方面,在道德方面,在精神方面,东林党人都有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他们有着不怕牺牲,有着视死如归的顽强精神。在乱世之下,面对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员,他们也没有退让,敢于站出来和其作斗争。在这一方面来看,东林党人的确是散发出了积极意义,这也是被人们赞扬的一点。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东林党”之“党”,是朋党而 不是近代政党。东林党在明末是绝对的政治大拿,有非常庞大的财力、人力。反对一切形式的征税,个人认为,东林党对明朝的灭亡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在历史上东林党争议很大,外人不好评述。
东林党争(1604年-1627年)?
东林党争发生于明末,持续时间从1604年至1627年。这场党争涉及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激烈斗争。当时,言事者开始对执政进行裁量,导致执政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成为明末亡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东林党是明末主要由江南士人组成的政治集团。
东林党争 (1604年 - 1627年) 东林党争是指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以及其他派别之间的斗争,“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
次年,东林书院被拆毁。东林党人也遭到打击,杨涟、左光斗等许多著名的东林党人都遭到杀害。1627年(天启七年),崇祯帝即位,魏忠贤被流放南直隶凤阳府,东林党人余人才免遭魏忠贤的打击。1629年(崇祯二年),崇祯皇帝下令为东林党人恢复名誉,并下诏修复东林书院。以上为较为常见的论述,仅供参考。
古代东林党是什么意思?
东林党是清朝初期出现的一个政治团体,其发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崇祯年间。当时,由于明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国家衰落。清朝的建立并未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因此,东林党成为了在清朝政治局势不稳定时,有相关人士集结形成的政治力量。
东林是什么意思,具体说明如下:东林是晚明以江南官僚士大夫为主的集团。159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被革职还乡。后与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反对宦官专权和矿监、税监掠夺,主张开放言路,受到正直官僚士大夫的支持与拥护,遂形成一个集团,被称为东林。后其重要成员多遭宦官魏忠贤迫害。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这种政治性讲学活动,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东林党东林党就是明末自万历年间起,特殊政治文化生态下,催生的一种政治怪胎。是以顾宪成为代表的一批政坛失意的活动家,打着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的名义,组成了这样一个在民间有强大话语权的政治团体。
都说明末的东林党误国,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1、大明朝的灭亡与东林党的书生误国有着一定的关系。东林党打压其他党派的官员,把持朝政,导致明朝政治混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崇祯皇帝在临终时会表示:“我不是使得国家灭亡的君主,真正使大明灭亡的就是那些大臣。”这是他对东林党的委婉指责。
2、在明朝末期东林党已经不在朝廷的权力中心,因此想要说他们误国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但他们确实对明朝的政治稳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他们仅仅是一群空想家,一群政客,仅仅为自己的利益而战,而不想着为人民做出任何实际的事情。
3、大明朝亡于东林的书生误国,与派系斗争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东林党打压其他党派的官员,把持朝政,造成明朝政治混乱。也能理解崇祯他为什么临终时会说:“我不是使得国家灭亡的君主,真正使大明灭亡的就是那些大臣。”恐怕这就是崇祯的内心所想,是明帝对东林党的一种委婉指责。
4、他们将当时仅有的锦衣卫军事力量铲除,并且压缩将军们的权力,所以导致国家灭亡。
5、他们尸位素餐,借着议政的名义,大肆敛财,谋求私利,导致明朝江山岌岌可危。
东林党是什么样的团体?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政治集团。 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人重建东林书院,并以此为中心聚集了广泛的社会力量。 东林党人与其他政治派别如浙党、秦党、齐党、楚党等持有不同政见。 东林党人对“朋”和“党”的理解有别于前人,强调志同道合的群体意识。
东林党是在明末期间才建立起来的一个团体。在公元的1604年,由顾宪成,钱一本,高攀龙等东林书院的讲学们组织起了这个朋友党。这其实并不能算是政治上面的党系,而是一个朋党。对于这个党系的人员,有人说他们好,也有人说他们不好。说他们好,是因为他们也的确做过一些对后世有贡献的事情。
东林党,一个在明末历史舞台上掀起波澜的名词,实则更多是政治斗争的产物而非有组织的政治团体。起源于万历年间,官场失意的文人以东林书院为基地,聚集民间文人,针砭时政,获得舆论优势,被时人冠以“东林党”之名。然而,这仅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东林党并无明确的组织架构,更多是思想与言论的集结。
东林党是明代晚期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政治集团。公元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其中,“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其言论被称为清议,形成了广泛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