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保卫战过程
1、国民党军为了集中兵力攻占四平,多次进攻,但民主联军凭借顽强的防守和灵活的战术,多次击退国民党军的进攻。在持续月余的防御作战中,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推迟了国民党军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2、四平保卫战一触即发。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和鸭湖泡等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城区保卫战正式打响。国民党军连续攻城9天。1946年5月15日又开始了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集中了10个整师的兵力到四平前沿阵地。
3、编辑本段过程 四平地区之战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
4、在开展四平保卫战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首先,他们加强了对边境线的巡逻和监控,确保敌军的动向及时掌握。其次,他们加强了军事部署,调集了大量的部队和装备,以应对可能的敌军进攻。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保卫战中来。
四平保卫战失败的原因
1、四平保卫战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共双方军力悬殊以及战略战术上的失误。首先,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国民党军队在四平保卫战时具有显著的优势。他们不仅在人数上占据上风,还拥有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后勤支援。相比之下,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装备和后勤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2、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分析出失败的根源在于只知己,不知彼,因为当时的东北联军通讯条件差,林彪就骚扰国军,缴获电台,虽然有了电台,但是没有情报,情报这个问题后来交给了特工之王李克农来解决了,特工的到来,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3、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蒋介石实在是个气量狭隘之人,陈明仁终于看清楚了他的为人。 在四平战役之前,蒋介石就不问青红皂白三次对陈明仁发怒。
4、最终,在廖耀湘的新六军占领塔子山后,由于战场形势极为不利,在四平保卫战爆发一个多月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各部队撤出了战斗,国民党军队在19日正式占据四平街。四平保卫战,杜聿明率领的国民党军队取得了胜利,占据了四平。
5、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在山海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52军和13军联手攻克了山海关,并在半个月内一路猛攻,成功将共军从辽西走廊彻底清除。 本溪战役中,共军四纵队遭受了严重损失,被迫退出本溪。这场战役为日后四平保卫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解放战争时“四平保卫战”的指挥官是谁?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_百度...
面对国民党军队绝对优势的进攻,为了配合两党谈判,争取谈判桌上的主动权,同时,为争取时间控制北满地区,给国民党军队以重创,在毛主席的命令下,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了六个旅,由林彪亲自指挥,奋起还击,四平保卫战正式打响。四平保卫战是国共双方在东北的第一次主力大会战。
郑洞国、杜聿明。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向东北大量增兵,至3月下旬,其正规军已进入东北6个军,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共31万余人,1企图在苏联军队全部撤离后独占东北。
在这一系列关于东北战场解放战争的连载中,我们聚焦于那场决定性的第三次四平保卫战。林彪的精明判断与邓华的谨慎估计在此碰撞,实际守军数量超出所有预想,达到了惊人的5万人,包括88师的暂3师和市民自发的防卫力量。
四平战役点评
1、党中央高度评价此次战斗,称我军在四平坚守一个月,对抗十个师,展现了人民军队顽强英勇的精神,这场战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党中央也强调,四平的防御战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不能视为常规作战策略。
2、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
3、点评: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4、点评:此战,解放军争取国民党守军1个军起义,1个军投诚,创造了长围久困、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典型范例。 大同、集宁战役 1946年1月国共双方签订停战协定后,国民党军仍加紧向解放区进攻。为改变华北张家口地区的不利局面,晋察冀军区和晋绥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决心歼灭集结于大同的国民党军,遂联合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
5、点评: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以压倒性优势对抗国民党军的一次决战,此役我东北野战军主力(70余万)加上华北军区第3兵团主力(20余万)总数已达90万,连同地方部队参战人数多达100余万。
四平保卫战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迟滞了国民党军的北进行动,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在吉林省四平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防御作战,即四平保卫战,国民党方面称为四平进攻战,为“四战四平”之第二战。
四平保卫战的意义: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迟滞了国*军向北满解*放区的大举进攻,配合了停战谈判。此战是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表现了我部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四平保卫战,一场持续月余的激烈战斗,民主联军在付出近8000人的代价下,成功击溃国民党军万余人。这场战役的战略背景是全国层面的考虑,旨在配合谈判,进行了一次具有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它的意义在于,解放军的坚守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四平保卫战的过程
具体部署是: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在铁岭以北、四平以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掩护第第2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之第7旅、第8旅主力、独立旅等向四平地区集中,乘北进之敌在运动中或立足未稳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
四平保卫战一触即发。1946年4月18日,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和鸭湖泡等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奋起还击,四平城区保卫战正式打响。国民党军连续攻城9天。1946年5月15日又开始了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军集中了10个整师的兵力到四平前沿阵地。
但毛坚持“死守四平,寸土必争”“化四平为马德里”,林回电表示执行中央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歼灭战”2过程 四平地区之战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年初,国共两党签订了停战协定,但蒋介石很快就违反了协议,向东北增兵,试图占领战略要地四平。为了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与敌军激战30余天,伤亡超过8000人。这场战役在党史和军史上被称为四平保卫战。四平位于东北中部平原,是重要的战略枢纽。
林彪一生中基本没吃过什么败仗,唯一的一次败仗便是拜白崇禧所赐,但是尽管如此也不能证明白崇禧就强于林彪,那一场大战就是著名的四平保卫战,林彪失利的原因在于手下一名作战科长投敌,泄露了林彪的作战计划,因此让白崇禧赢得了先机。
后因情况变化,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又逐步集中主力,进行了为时1个多月的四平保卫战,歼敌万余人,打击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气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的谈判。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