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倒戈事件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呢?
郭松龄当时登报反对张作霖,却拥戴张学良。对张学良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煎熬,他不想得罪父亲,也不想郭松龄走极端;于是发电报劝他,但是郭松龄决心既定,并未接受张学良的邀请。后郭松龄又控诉杨宇霆的罪状,张作霖当即罢免了杨宇霆的职位,但是郭松龄并未领情。后又将张作霖的心腹姜登选杀害。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突然倒戈吴佩孚,收获巨大的冯玉祥,成为了郭松龄的榜样。而显然,冯玉祥在直系中的实力和势力,都远不如郭松龄在奉军,冯玉祥的成功自然对于郭松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密谋反奉倒戈的郭松龄,能最终与冯玉祥达成盟约,也得益于郭松龄的夫人韩淑秀在其中的穿针引线。
郭松龄倒戈事件导致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联合对抗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退往西北。在郭松龄起兵之初,日本人明里打着“严守中立”、“不干涉”的幌子,背地里却与郭松龄接触,企图乘机取得过去没有得到的利益。拉拢郭松龄失败后,日本人转而与张作霖接触。
年11月,奉军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对奉系军阀反动卖国政策不满,在冯玉祥的支持下,于24日宣布倒戈反奉,将所部7万人改编为东北国民革命军,于27日冲击山海关。12月5日,占锦州,兵锋直逼沈阳。为抵抗郭军,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卖国密约,在日本关东军支持下,组成讨郭军。
郭松龄倒戈事件死了约七万余人。1925年因受全国反奉运动的影响和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不满,郭松龄发动的倒戈反奉事件。这一事件虽然以郭松龄兵败被杀而结束,但它严重动摇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根基,不仅影响了中国现代史,也把雄心勃勃的大帅张作霖推向了末路。
郭松龄出走对张学良的影响
1、郭松龄的出走对张学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他的政治观念,加强了他的领导地位,同时也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郭松龄是张学良的重要政治伙伴和军事顾问,他的出走无疑是对张学良政治生涯的一次重大打击。在此之前,郭松龄与张学良的合作被誉为“黄金搭档”,两人共同致力于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2、郭松龄的倒戈给张作霖带来不小的损失,不仅差点被郭松龄打进奉天,更因这件事张作霖与日本人签订了一个近乎于卖国的条约,导致最后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奉军元气大伤,日本人又步步紧逼,张作霖左右逢源变成了四处碰壁,这张作霖哪受得了,可以说心里对张学良很是不满。
3、在公,他们是师生和上下级关系,同时郭松龄也是是张学良的教官。
4、第一,郭松龄是张学良在保定讲武学堂时的老师,出于师生情谊。第二,郭松龄是少壮派军人的代表,很多少壮派军人与他交好。最后郭松龄主张有张学良主政东北,代替张作霖。所以动郭松龄对张学良来说没什么好处。
5、因为郭松龄反奉之目的已然明朗,他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两人反目成仇,谴责其忘恩负义。郭松龄的突然造反让张作霖如闻惊雷。开始时,他还误以为张学良跟郭松龄一起反老子呢。弄清真相后,他一面指使杨宇霆辞职退隐大连,以去郭松龄起兵口实,一面派张学良直接与郭疏通。
6、张学良走出讲武堂,任军职后,在其举荐下,郭松龄先任团长,继而又升任旅长。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各部一触即溃。唯郭松龄指挥的第3和第8旅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与直军几倍追兵相抗衡,有效阻击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呢?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
从郭松龄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比较“前卫”的,是追随孙中山的,而张作霖是非常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所以两人从思想深处是对立的。第二,张作霖的所作所为加剧了两人的矛盾。如果说奉军里面谁能得到郭松龄的正视,恐怕也就是张学良了,因为张学良也是一个思想比较“前卫”的人。
郭松龄与张学良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按道理有朝一日少帅接班,他必然高官厚禄的。所以他的反奉是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冯玉祥则是他着急反奉以及兵败的始作俑者。一,郭松龄,字茂宸,是辽宁沈阳人,一说是郭子仪的后人。
郭松龄反奉一是因为受到了杨宇霆的排挤,二是和张作霖理念不和,所以才决定率兵反张。郭松龄早年曾参加革命,后来结识张学良得以脱颖而出。郭松龄毕业于陆军大学,早年参加过同盟会。
郭松龄曾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熏陶,投身奉军的目的也是由于内心想“改造东三省”,这是郭松龄军事思想的基础。而张作霖追求“武力统一”,主张“逐鹿中原”。郭松龄曾多次劝谏,反对派兵入关,认为是劳民伤财。
郭松龄如果反奉成功会怎样?
郭松龄如果成功,奉系会分成好几部分,互相之间会不断打仗。郭松龄之所以反奉很大原因是和奉系的其他人不和,他如果成功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性命会和他拼命,而且奉系内部分成好几个派系,这些派系也不会听郭松龄的话,他们之间会互相征伐不断,东部很可能会回到混乱的时候,不再铁板一块。
所以说,郭松龄把反奉的后果想得太简单。并且以短短三四年的时间,试图改变东北当时的现状是不可能的。到时,郭松龄即使想还给张学良主政也骑虎难下了。
那么郭松龄真的反奉成功,他又会怎么做?他真的会让张学良主政吗?像素以为不可能,这只是郭松龄的一颗烟雾弹。郭松龄在“反奉”之初就明确提出,让张氏父子让位。如果上将军(张作霖)痛改前非下野的话,请学良到日本留学三四年,自己的抱负实现一部分后,就将位置让给学良,自己愿意下野。
当然不会,张学良虽然对郭松龄有提衔之恩,但是郭松龄也没少帮张打胜仗。一旦成功,是绝对没有可能再把权利交换给他的。
年11月21日,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向全国通电,公开反奉。本来前面一帆风顺。眼看着就快进奉天了,没想到,张作霖竟然请日本出兵,导致了此次兵变的失败,可以说兵变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日军参战。
张学良五虎上将
张学良五虎上将:第一名-郭松龄 虽然他一直都不是张作霖的心腹,但他却深得张学良的信任。在张学良的举荐和保举下,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第三军副军长。
张学良手下的五虎上将分别是李景林、姜登选、韩麟春、张宗昌与郭松龄。张作霖雄踞关东,苦心孤诣首创霸业十余年,一直到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这么多年的经营,非一人之力能办到,他底下的五虎上将也出了不少力。正是在这些能人的协助下,张作霖才能创下如此霸业。
张学良手下的五虎上将是郭松龄,王以哲,于学忠,韩麟春,黄显声。郭松龄深得张学良的信任。在张学良的举荐和保举下,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津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第三军副军长。于学忠1937年七七 事变后,任第3集团军副总司令,奉命率部守卫山东海防。
第一位,张作霖。张作霖出身贫寒,简直就是个文盲,少年时期因为伤人被迫逃命,后来成了草莽。被朝廷招安后,凭借政治智慧,一步一步成为东北最高统帅,那是真正的东北王。张作霖最鼎盛时期,有30万东北军,而且飞机大炮也是无数,因此,虽然跟日本人有所合作,但是从来没有出卖东北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