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徒弟是谁?
吴普、樊阿。
吴普,广陵郡人(今江苏扬州一带)。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吴普曾经跟随华佗学医,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擅长五禽戏,据说活到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著有《吴普本草》,其书分记神农、黄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鹊、华佗、弟子李氏,所说性味甚详,今亦失传。
樊阿(164-272),彭城人。 名医。华佗高徒,善针术及养生之道,寿百余岁。樊阿曾经跟随华佗学顷缺明医,擅长针灸并勇于探索。据说樊阿雀告用华佗传授的“漆叶青粘散”制药技术而制药服用,活到一百多岁。
扩展资料
吴普,所撰《吴普本草》六卷,又名《吴氏本草》,为《扮悉神农本草经》古辑注本之一。流行于世达数百年,后代有不少子书引述其内容,如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唐代官修《艺文类聚》,《唐书·艺文志》还载有该书六卷书目。
宋初所修《太平御览》,仍收载其较多条文。自此该书即散佚不存,清焦循有辑本。据辑佚可知,此书对本草药性的叙述较为详明,书中对某一类药常列述前代诸家关于药性的不同叙述,总汇魏晋以前药性研究之成果,又详载药物产地及其生态环境,略述药物形态及采造时月、加工方法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樊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普
华佗有兄弟姐妹吗??
华佗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陵的吴普,另一个是彭城的樊阿 华佗父亲名叫华文,母亲曾氏,华佗的师傅琼林寺的治化长老,号称 “神医”, 华佗的妻子是谯城东南有个梅家村,村里有个辈分最长的老者,德高望重,人称梅翁。梅翁夫妻俩年过花甲,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乳名芳芳 华佗没有兄弟姐妹
华佗到底是哪人?永城人吗?
华佗(约公元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身高约合现今1.61米。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虚旁瞎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启卜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差空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不求名利,不慕富贵,使华佗得以集中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他曾把自己丰富的医疗经验整理成一部医学著作,名曰《青囊经》,可惜没能流传下来。但不能说,他的医学经验因此就完全湮没了。因为他许多有作为的学生,如以针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吴普本草》的吴普,著有《本草经》的李当之,把他的经验部分地继承了下来。至于现存的华佗《中藏经》,那是宋人的作品,用他的名字出版的。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
华坨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事迹?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谈胡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漏含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返侍笑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参考资料:
华佗有一个接骨的传说
一、关于华佗的传说
1、华佗其人:据我本村老年人(即我祖辈)说,华佗在这里居住行医,亲自种植药材,摸索研制药方,我村东华佗庙遗址前至今还有华佗当年栽培流传下的多年生药材,如:瓜蒌、芍药、地骨皮、串筋花、车前子、麻醉草……特别是麻醉草,那是华佗给病人手术时用的。如果有人身上碰破了皮,疼得难忍时,弄点麻醉叶搓搓即可止疼。谁头疼发烧时就到庙里求药或根据华佗在世的教诲搞点对症的药草喝喝就好了。这样的事多得不可胜数。
2、华佗之死:幼时常听祖辈们说,一次曹操得病,头疼不止,多方医治无效,便请华佗给他诊治。华佗经过慎重把脉之后说:“丞相得的是秽脑砂。”操问:“应如何医治?”华说:“丞相若想彻底治愈,必须开刀。”操听后心想:“头脑开刀怎还能活?定是华佗想治我一死,不如先下手为强。”遂命人把华佗杀了。当我村得闻凶信时,周边数村民众纷纷相传,因为都了解华佗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对任何人都不会有恶意。无人不痛恨曹操疑心、心毒狠。大家心情万分悲恸,情不自禁放声大哭者不计其数。这就是好人惨死,万民悲恸。可是又过了数日,听说曹操做梦,梦见华佗手拿一刀,走到跟前,劈头一刀,将其头劈开,慢慢取出脑髓,放在清水盆中,洗了又洗,待洗净后,又慢慢放进脑壳,并认真缝好头皮,说声:“好了。”华佗就不见了。曹操醒来,吓出一身冷汗,可是便觉得头脑渐清,疼痛渐消,从此病愈。曹操心想:“我这病不是华佗给治好的吗?真乃好人好神也。可我错杀了好人,但已悔之晚矣。”无奈便又命人给华佗盖庙塑像让人供奉,以表对华佗医德的谢意。至今,当时曹操起家的亳州还有个华佗纪念庙。因华佗救人生命无数,不记前仇,死后还给曹操治病,真是德高望重,值得敬佩。家乡三村五里民众听闻曹操对华佗又以神相敬,便纷纷自愿捐资建庙于我村东原华佗的住地,并塑像供奉,借此行以寄哀思。这也是华佗村名的来历。
3、朱氏献地:听祖辈们说,我村朱氏儿子病重,四面八方医生请遍,医治无效,危在旦夕。家长无奈只好焚香叩头于华佗像前,跪地不起,哀求华佗赐药救命,香案上放一张洁净白纸。祷告道:“华佗爷呀,请显灵,我儿有病将丧生,求您舍药救儿命!只要能救我儿命,情愿献地六亩整,以地养庙救众生。”待祷告完毕,只见白纸上有一些粉末,便恭恭敬敬地收起,拿到家中,让家人冲上温开水,慢慢灌下。约有两个时辰,孩儿渐渐苏醒过来,全家喜出望外。待病痊愈后,遂将庙旁的六亩好地献给庙中。
4、关顺河抱铜像:在我童年时听说我顺河爷铡草时,不慎铡掉了大拇指。包扎后整天疼得走不安坐不宁。无奈用带子把胳膊吊在脖子上,借溜达以减痛闷。这天走到破庙门前时,迷糊得再也无法走了,便倒在地上睡了,迷迷糊糊地做起梦来。梦见一个老头,跟庙里铜像面目差不多。他说:“你看我的屋子破成这样,在这里受风吹、日晒、雨淋之苦,你不能叫我到你家住吗?”顺河爷说:“我的手疼得很,再说你又那么重,我怎么搬?”老头说:“那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叫我去了,如果愿意的话,我自然能叫你手不疼,同时也能抱动我,你看着办吧!”说完老头不见了。等顺河爷醒来,觉得身心轻松多了,手也不那么疼了。心想这能是华佗爷显灵托梦吗?他说我能抱动他,那我就试一试。于是从地上起来,走到铜像跟前,用一只胳膊一试,果真能抱动。就这样便把铜像抱回家去了,从此便诚心地供奉起来。可是后来想清理一下,再移动铜像时就觉得比往家抱时重得太多了。
5、华佗的后裔:本人在上学时,听祖父说过,在他幼年时,曾经有个外乡人(因年幼忘记何地),名叫华清云,非常敦厚老实。他说华佗爷就是他的祖先。他听他的前辈说,祖先华佗爷家住亳东北五十里处,由于年深庄名不详,就知祖先很有名声。因祖先华佗爷遇害,家中怕受株连,急忙逃跑,当时还有一小孩不在家。由于华佗爷曾与关公(即我祖先)有刮骨疗毒之情,便托付于关氏(即关公的后代)让其随关姓,以免受株连。从此全家便流落他乡,各谋生计,苦度营生。也曾多次想归故里,但终因兵荒马乱,又苦无盘缠,未能如愿。直到清云力壮时,硬凭体壮,才决心反归。边走边打听,后来打听到亳州东北五十里处有个华佗庙。心想:既有华佗庙,就必有祖先华佗爷之事。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祖先之家了。由于华佗的品行医德感人,全村既看清云忠厚老实,又是华佗爷的后代,对他非常器重,无论谁有点大小活都爱找他帮忙,借此以热情款待,有的还给他点钱,以表酬劳。因此,他也渐渐有点积蓄,每到逢年过节,他就买香蜡纸炮到庙里祭奠祖先—华佗爷,以尽孝道。可是不几年又遭反乱,大家争相逃跑,经过一段时间,稍微有点好转时,大家才渐渐试探着返回。可惜那次我村竟三四人失踪终未回来,其中就有华清云,不知他们到底哪去了。
6、九九重阳会:祖辈们常说:九月九日原是华佗的生日。我村周边各地凡是华佗医治好的病人家居以及到庙里求华佗爷降药病愈的人都爱借华佗生日之际前来祭拜,以了心愿。时间越长,祭拜者越多,后来多得竟像赶会的一样。有些富户病人好了就借此日唱戏还愿,时间长了,九月九日便成了华佗庙会。就这样年复一年,祭拜者多了,路程也越远了,买香蜡纸炮的更多了。路远的还要买吃买喝,后来由于战乱庙失修,在有权威的人士提议下把九月九日的华佗庙会变成了龙岗的重阳会了。
7、铜像的来去:华佗死后,家乡人自发性地捐资盖庙于我村东。原来庙宇不大,但时间长了,求药治病者越多,受益者越广。常言说得好,众人抬鼓打得响,由于捐资献地者多,后来重新建成了大庙寺院。有地十余亩(包括庙地)建有前后大殿及东西廊房,并建有后楼。又铸造紫铜像一尊,约半米多高,供在后楼上。有守寺和尚数十人。可是由于历经很多朝代,虽经几次复修,但总因年深久远,加之又一次次地战乱,民无宁日,逐渐失修破烂不堪。我曾祖父—关函官行医时,便将铜像请到家中供奉,我曾祖父去世后,我大祖父—关顺昌继续供奉。后来铜像又转到我顺江爷家供奉。后来因我顺江奶有了疯魔病,铜像又送回破庙。后因华佗托梦,被顺河爷请到他家中诚心供奉起来。再后来又因秦明志病危,其父秦化龙求华佗爷显灵赐药,秦明志转死为生(后有细述),才被秦化龙请到他家常年供奉,直到五八年左右,由于大搞十无清理运动,才被迫让关开玉和秦廷举二人送缴永城县文化馆。文化馆还给开个收到条带回才算了事。因那时破旧立新运动频繁,关开玉因工作繁忙,收条不慎遗失,因无凭据,铜像的下落也就不好找了。
8、上边多次来人查看:八、九十年代,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张教授(名字不详)在县领导的陪同下曾三次到我村查访。据他根据庙的规模及有关资料推测,此处应该是华佗家庙,全国的华佗庙不少,但如此规模者没有。另外据陈寿《三国志》载: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当时沛国谯郡的首府即在亳州,但华佗村此处当时属谯郡管辖,因此虽载华佗系沛国谯人但未必就是谯郡首府的人,因此传华佗故里在亳东北五十里是可信的。
二、往事回忆
1、秦化龙还愿:在我童年时,庙前秦化龙的地边(原是庙地)上还有麻醉草丛生。记得有一次秦明志(秦化龙的义子)锄地,认为影响庄稼生长,一时疏忽它是治伤止疼的药材,把它砍的一干二净。可能是触怒了华佗,不久秦明志的母亲死了,正要出殡,秦明志陡然得病,昏倒在地,奄奄一息。秦化龙吓坏了,万般无奈,全家哀求亲邻都跪在华佗像前,烧香磕头求华佗舍药救命。香案上放个碗,里边一点净水,跪倒不起苦苦哀求道:“华佗爷呀!请您看众位亲邻的面上,可怜我这孤独人家,要人义子实在为难,您就饶他一命,降点灵药,让他送母亲归墓。以后我一定给您老唱戏三天答谢您救命之恩。”看到水碗中有粒状之物,叩头起来将药灌下,眼看明志好转,很快病愈,并殡送了母亲。事后,秦化龙真的唱了三天戏,戏台搭在关开玉屋后,戏台后搭起神棚,把华佗供在棚下,焚香上供,当众跪下叩头为儿赎罪,答谢华佗神恩,接着把铜像请回家,常年供奉。每一年入腊月就挂起盘香叩谢神灵。
2、四七年大家瘟,华佗大显灵:一九四七年,大家都说是大家瘟。我村不几天一连就死了十二人。即关顺俭和大儿子关奉全、关奉香、关奉岺、陈景昌、关金字、秦明志的母亲、刁恒昌的爷爷等,一看人死的这么快,这么多,人们惶恐不安,无心干活,坐以待毙。全村人一起烧香磕头求华佗降药,每人都喝一点,我村戛然就停止了死人,这不正是华佗爷大显神灵之功效吗?
3、关开亮吃癞蛤蟆:记得关开亮在万店轮窑干活那年,得了病,就到村卫生室去治,几天无效,又先后转到龙岗卫生院、永城医院、徐州二院,几天后又叫转院。由于开亮原无大积蓄,苦于无钱再治,就干脆回家,听天由命去吧!眼看病势日重,一天又到窑厂,跟别人闲谈一会儿,就在窑上朦胧欲睡,迷迷糊糊地见一老头,身穿褪色粗布衣,腰束白天带,头带破毡帽,与华佗铜像无异,对开亮说:“你的病不用治了,再治也是白花钱。你就烧癞蛤蟆吃吧!”说完转眼不见了。开亮睡醒后,心想:“这能是华佗爷显灵救我吗?”想来想去还是试试看吧!于是就回家想法弄癞蛤蟆,结果吃了两只,病就渐渐地好了。现在关开亮已逾六十,仍然健在。
4、无师自通的医术和无故疯人的奇怪现象:不知什么原因,我村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一、二样简单医术,有的会配红伤药,有的会治眼病,有的会治落枕,有的会治烧烫伤和冻伤等,而且效果奇特,也没有跟谁学,无师自通,真是奇怪事。关开敏的老伴王氏,并不识字,也不会医术,但突然连做几个梦,掌握了一些单方,个个都有神奇疗效,现在好远的人都找她瞧病。另外,因为说华佗发怪我村无故突然疯了三人。长期供奉华佗像的秦明志,妻子七十年代突然疯了,说是华佗爷发怪房屋被毁,又是唱又是跳,唱的词还都押韵合辙,直至去世!
华佗的传人现在还有吗
华佗的传人现在还有。根据搜狐网报道得知,2023年3月15日,在亳州市谯城区华佗广场,全国人大代表、华佗五禽戏第58代传人、亳州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主任陈静在向华佗五禽戏爱好者和市民传达两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