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是哪个朝代的 沈括的简介
1、沈括朝代:宋代。
2、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
3、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颤滚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知老世,享年六十五岁。
4、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搭洞升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的生平简介
沈括(1031-1095),
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是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晚年,沈括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潜心写作,将平生见闻和科学研究记载于《梦溪笔谈》之中。书中涉及科学条目二百多条,内容包括数学、天文、气象、地质、地理、地图、物理、化学、冶金、水利、建筑、生物、农学和医药等许多领域,是世界科技史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天文学方面,在司天监期间,沈括为提高仪器的精度进行了大量工作,曾改制浑仪、浮漏和景表等天文仪器,撰《浑仪议》、《浮漏议》和《景表议》;亲自观测天象,绘制测定北极星位置的图二百多张;并曾在几年内坚持观测表影和漏壶的运行,由此提出了因太阳运动不均匀而引起的时差现象;在晚年,他提出一种全新的纯阴历《十二气历》,这种历法简单明了,便于指导农事。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沈括是一个杰出的天文学家行粗。首先研究并改革了浑仪、浮漏和影表等旧式的天文观测仪器。还制造了测日影的圭表,而且改进了测影方法。沈括在晚年又进一步提出了用“十二气历”代替原来历法的主张。它以十二气作为一年,一年分四季,每季分孟、仲、季三个月,并且按节气定月份,立春那天算一月一日,惊蛰算二月一日,依此类推。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间,即使有“两小相并”的情况,不过一年只有一次。沈括所设计的这个历法是比较科学的,它既符合天体运行的实际,也有利于农业活动的安排。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公历,在分月上还不如沈括的“十二气历”合理。
沈括也是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梦溪笔谈》中的记载涉及力学、光学、磁学、声学等各个领域,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小孔成像、凹面镜成像、凹凸镜的放大和缩小作用等作了通俗生动的论述。沈括还剪纸人在琴上做过实验,研究声学上的共振现象。在化学方面,首先创造了用石油炭黑代替松木炭黑制造烟墨的工艺。他已经注意到石油资源丰富,“生于地中无穷”,还预料到“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一远见已为今天所验证。另外,“石油”这个名称也是沈括首先使用的。在《梦溪笔谈》中有关“太阴玄精”(石膏晶体)的记载里,沈括根据形状、潮解、解理和加热失水等性能的不同,区分出几种晶体,指出它们虽然同名,却并不是一种东西。沈括在数学方面也有精湛的研究,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
沈括还是地理学家、医学家。他正确论述了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他还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化石,明确指出它们是古代动物和植物的遗迹,并且档备镇根据化石推论了古代的自然环境;提出分率、准望、互融、傍验、高下、方斜、迂直等制图方法。提出“五难”新理论;沈括的医学著作有《良方》等三种。
沈括还文武双全。他攻读兵书,精心研究城防、阵法、兵车、兵器、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编成《修城法式条约》和《边州阵法》等军事著作;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应用在滚轮军事科学上,为保卫北宋的疆土也做出过重要贡献。
为了纪念沈括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小行星"。
北宋政治家沈括简介 沈括是怎么死的?
沈括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也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宋仁宗天圣九年,沈括在浙江钱塘一个官僚家庭出生。祖父曾任北宋大理寺丞,父亲沈周则在泉州、开封、江宁做过地方官。而他的外公曾为太子洗马,舅舅许洞则是咸平三年进士。外祖父一家也是书香官僚家庭,早就了沈括的母亲许氏,也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的大家闺秀。
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意味着沈括会比寻常百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至他晓事之后,母亲就在一旁指导监督他的学习。沈括本人勤奋聪颖,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所以到了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家中藏书。
再年长点以后,因为父亲任职的关系,随父辗转福建泉州、江苏润州、四川简州和京城开封等地。随父亲一起调任各地,让沈括得以接触大社会,对民生有所了解,增长见识,不至于成为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也大概是在这一时期,沈括开始对医药产生兴趣。
皇佑三年,沈括的父亲沈周去世。在为父亲守丧完毕之后,得以靠父亲的荫蔽进入仕途,为海州沭阳主簿。任职期间,他修筑渠堰,开发农田,关心民生疾苦,政绩颇显。
嘉佑六年,升任安徽宁国县令,在这期间倡导发起了修筑芜湖地区万春圩的工程。而与此相关的《圩田五说》、《万春圩图记》,也在这个时期写完。
嘉佑八年,沈括三十三岁,终于进士及第,任职的底气十足。放榜之后,沈括被任命做扬州司理参军,掌管刑讼审讯。三年后因为工作出色,所以被长官推荐到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到大量的天文书籍,并开始从事研究天文历算。
熙宁二年,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担任宰相一职,开始实行变法,史称熙宁变法。沈括因为积极支圆凯持变法运动,所以受到变法派王安石的重用,被举荐为三司使等重要职位。两年后,兼任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
熙宁六年,沈括担任集贤院校理,职务的便利使他能够接触到大量的皇家藏书。而丰富又种类繁多的皇家藏书,让沈括流连忘返。在这么 好的条件下,沈括最终写出了《浑仪议》、《浮漏议》、《景表议》、《修城法式条约》、《营阵法》等书籍。
熙宁八年,出使契丹国,与契丹国交桐腔戚涉划界事宜。而在这期间,他将自己在辽国的所见所谓,汇总编撰,写出了《使虏图抄》一书,讲述了辽国山川险阻及风俗人情。此次出使最终达成目的,所以回国之后,很快由翰林侍读学士,升翰林学士,权三司使。不过后来因为王安石变法失败,遭到守旧派抨击。沈括作为变法运动的支持者,也同样受到牵连,被外放宣州为知州。
元丰二年,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沈括出面指责苏轼,造成苏轼被贬官黄州。第二年因为西夏国时刻骚扰边境,沈括改知延州,兼任延路经略安抚使,抵御西夏入侵。
元丰五年,升龙图阁学士。不过不久因为永乐城惨败,造成平夏城大捷以后良好的统一形势被葬送。沈括作为领导,也富有极大责任,被贬为均州团练副使。沈括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他政治生命的完结了。此后他一直居住在均州,直到元二年《守令图》成,才被特许进京亲呈。
元三年,移居润州,建“梦溪园”隐居。正是因为有这么一座庄园,才有了《梦溪笔谈》这个名字。
宋哲宗绍圣二年,沈括在梦溪园去世。虽然他本人的生命走到了重点,但是他一生所著的几十种著作一直保存到现在。特别是他的《梦溪笔谈》,更是让他局陵名垂青史,被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