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钢职工重组对职工的影响
其实,即便不谈什么理论,单凭常识想一想,我们也会明白职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这个提法是绝对有道理的,企业的兴衰对职工的影响,甚至比对股东的影响还要大。
公司合并对于员工的影响主要是包括是否继续履行原来的劳动合同,如果员工不愿意去新公司,员工也应该站在自己的角度,懂得为自己争取最大的权益,需要向原公司申请一定数额的赔偿。
经过改革之后,对于企业职工来说,全员绩效考核,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薪酬差异化,提高办事效率,增强积极性。再者,国企改革之后,对于公司竞聘也是有影响的。之前的公司竞聘可能会存在走过场,信息不公开,招聘不透明。
法律分析:具体的影响是,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其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合同终止,并应当向职工支付经济赔偿。根据职工的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到一年之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
国企改革对职工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改革取得成功,它会给职工带来很多好处。例如,国企改革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并为职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
通钢事件的结果
引发恶性事件,职工权益受损。引发恶性事件:建龙集团入主通钢的消息引发了通钢职工的强烈抵制,以至引发了恶性事件。职工权益受损:建龙集团入主通钢后,通钢职工的工资减至每月人300元。
吉林省政府宣布终止重组方案:建龙退出,永不再参与通钢重组。
因为职工反对通钢集团重组,引发了吉林通钢事件,吉林通钢总经理陈国军被围殴致死。吉林通钢集团停产11小时。为平息事态,吉林省政府宣布吉林通钢将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我们从通钢事件的前因后果的描述中可以得到结论。建龙对通钢的参股重组并非一次。在前一次参股后,并没有给通钢职工带来利益,反而使得通钢的整体效益出现滑坡,连续几个季度亏损,部分工人被迫下岗,在职职工工资一降再降。
出现不少侵占农民的土地财产,房屋强行拆迁等群体事件,以及通钢事件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样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探讨所有权问题具有重要和现实和意义。
为什么工人阻止建龙与通钢重组
通钢事件是一个严重的警示,它提醒有关方,企业的兼并重组,必须为作为企业“利益相关方”的职工的参与开辟渠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是工会,来保证职工的参与是实质性的,而不是象征性的。
这样的解释显然意在证明,当地政府部门同意或者力主建龙控股通钢是合法和合理的。不过即便经过改制,是不是国企员工并不影响通钢员工对重组这样的重大事项享有知情和表达意见的权利。
王喜东说,建龙集团是国内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第一次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