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康熙重要谋士周培公的评价是什么?
也许周培公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历史上对周培公的评价是什么?康熙在位六十年,他把清朝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治国人才必不可少,所以他在位期间,能人智者不计其数。
曾经和周培公一起共事的图海评价他: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从图海的评价中可以断定周培公是个忠孝之人。他一生为清朝呕心沥血,即便后来因为汉人身份受到朝廷忌惮,没有受到重用,他依然不改初衷,竭心为国。
周培公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康熙年间刊刻的《湖北先贤诗佩》卷五记载:周昌,字培公,荆门人。父早丧。
周培公死后,曾与其共事的图海评价他为:为母舍生之孝,为国捐躯之忠。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导演塑造了一个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周培公的形象。
在正史中周培公确实是平定三藩的关键性人物,因为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一个人不是吴三桂,而是一直摇摆不定的王辅臣,周培公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康熙收服了王辅臣这一名大将,劝降了王辅臣替朝廷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
历史上的周培公真实存在吗?
1、历史上有周培公这个人。周培公(1632年—1701年),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2、历史上有周培公这个人。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3、历史上真的有周培公这个人物,电视剧都是根据历史改编,除了像那种玄幻小说,一般是臆想出来的人物,像这种历史影视剧,都是有可追溯的人物。不然怎么可能那些编剧这么有想象力,贯穿整个情节,还能想象出一个这么厉害的人物出来。
4、历史上的周培公,原名叫周昌,字培公,是湖北荆门人,小时候家里来了两股土匪。第一股叫李自成起义军,把他爹弄死了。第二股叫张献忠起义军,过了几年把他妈又逼死了。
5、周培公绘制地图历史不是真实的。中国最完整地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但不是周培公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
立下不世之功的周培公,最后为何郁郁而终?
有人说是康熙故意调周培公远征蒙古军的,然而他当年立下大功劳,可能有点功高盖主,加上他任官十一载为人正直不予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甚至还经常跟大小官员争吵。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战功,没有被处死而是被贬黜。
周培公是不幸的,因为他带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宏图大志被抛下了 历史 的马车。同时周培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碰到千古一帝康熙,让他驰骋沙场,立下不世之功,千古留名,不枉一生。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_为太子,康熙为什么同意了...
周培公在皇后难产之时的大胆“建议”可谓是一石二鸟,即拉拢了重臣索额图,又抬升了在康熙心目中的形象,稳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康熙帝之所以早立胤礽为皇太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其母亲的家族背景和当时大清王朝局势的关系。但是最终的结果是苦命的太子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其后也过于依靠索额图,导致最后败亡。
明珠的意见和康熙吻合,因此康熙下旨要裁撤三藩。康熙有个精明之处,就是综合了索额图和明珠的意见,先进行招抚,如果吴三桂不同意,在动用朝廷力量剿灭吴三桂。 周培公横空出世,给康熙提出解决吴三桂的三步走策略。
在《康熙王朝》中,胤礽刚出生,周培公的一番话,让康熙决定立胤礽为太子。从而解决了康熙和索额图以及所有人的难题,索额图因而立刻向周培公跪拜谢罪。赫舍里生胤礽时难产,而在宫中遍寻不见康熙。
首先从地位上来说,胤褆虽说是康熙帝的大儿子,但并非是嫡长子,而是庶长子。其母也只是一名妃子,跟胤礽的母亲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想比,其地位相差三个等级。所以自然不能成为太子。
周培公是高士奇吗
康熙年间高士奇和周培公不是同一个人 周培公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在平叛噶尔丹叛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历任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等官职,最后官职为从一品。其在康熙四十年死于任上。
周培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愿冒死进城劝降,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图海闻听此事后十分高兴,星夜赶写奏本送至京城。
清代史学家高士奇就是内廷供奉出身,最后官至一品。
周培公,中国历史上明末清初人物,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挽大清于危难之中。
周培公才高八斗、无书不读、学问渊博、口若悬河,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康熙满朝文武中,周培公是唯一的文韬武略兼备者,冠绝群臣。纵使以才华自负的高士奇,在他面前也是心服口服。
你好,是不是周培公?这个公?周培公一生写过不少诗,曾在当时广泛流传。在其陕西军旅时写有:“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