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海参苗肠道细什么原因
1、分析原因主要是:海参体质弱,活动力差,只爱在礁石附近活动,不爱下滩。海参肠道恢复慢,海参的肠道恢复才为体长的2倍长,而往年同期可达3-4倍长。
2、海参吐肠子的原因:气候:受气候影响,水温急剧上升,导致海参肠道急剧收缩不适,引发吐肠,多为“细肠”。
3、主要原因除了现阶段温度适合纤毛虫滋生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海参肠道消化吸收率下降,该阶段投饵量很大,海参苗摄食稍微下降,剩料增加以后为纤毛虫滋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4、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补充饵料“利苗多”,海参吐出的肠道多为“黄肠”,无食物,从而可见,海参不吃食,也是导致“吐肠”的因素,不吃食,体质差,补充“利苗多”,促进摄食,“利苗多”还有大量有益菌,助消化,调节水质。
5、主要是消化吸收差造成的。倒池药浴后苗肠道中的菌群被打破,肠道粘膜受损,再加上天气水温变化苗容易应激、体质差,多种原因集合在一起造成苗吃料差,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差,就出现了苗生长不明显的问题。
6、海参因长期使用养殖人员投放的饵料不需要移动且生活在浅水区域,底足的行动作用下降,吸附力差,所以变得细长。
海参苗饵料海泥配比
饵料投喂每隔2天定时向养殖池均匀投喂饲料,其中淀粉50%,海泥20%,鱼粉8%和海藻粉22%,饲料 搭配投喂量为海区刺参总量的10%左右。
料和泥的比例是1:3 第二种:海参饲料配比 海参饵料泛指可供海参摄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有机碎屑、底栖硅藻等。主要原料:天然褐藻、红藻、绿藻、优质进口鱼粉、杜仲提取物、复合维生素、天然活性物质。
大棚养殖海参的方法 饲喂方法 投喂的饵料要质高、量足。
海参饲料配方:海带粉:40 海青:10 褐藻菜10 马尾藻:10 扇贝边:5 配合料:25 每一公斤饲料加酵母:150克,维C:5克,多维:5克,螺旋藻:5克,料和泥的比例是1:3 即可。
海参苗品种
1、纯野生的海参;2人工育苗海洋底播的野生海参;海参圈养殖海参;养虾圈或者养鱼圈养殖海参。
2、刺参与朝阳参类 朝阳参均来自美丽的太平洋海域,那里没有生活与工业污染,生长环境与国内相比,简直就是天堂。
3、海参的种类很多,可以食用的主要是刺参和光参两大类。从食用和营养的角度看,我国海刺参里大连周边海域的辽刺参,营养价值比较高,市场价格也高于鲁参和南方海参。光参主要是饭店做菜品使用,价格不贵,营养也比刺参差很多。
4、绿刺参又称方柱参、方刺参;花刺参又称黄肉参、白刺参、方参,它们都为南海很普通的食用海参,产量较高,过于软嫩。
山东海参苗为什么到大连养不活
1、因水质恶化,海参体质虚弱,各种细菌等病原体会乘虚而入,导致海参发病。
2、大鹏刚抓回来的小海生苗活力差一定要对她及时的进行补养防止缺氧导致死亡。
3、主要是消化吸收差造成的。倒池药浴后苗肠道中的菌群被打破,肠道粘膜受损,再加上天气水温变化苗容易应激、体质差,多种原因集合在一起造成苗吃料差,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差,就出现了苗生长不明显的问题。
海参苗发白死亡原因
发霉:海参出现发白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发霉而导致的,海参在加工时,如果没有将其内部的内脏清除干净,内脏中残留的有机物则会被细菌慢慢侵蚀,从而导致海参表面出现发霉的白色物质。
当稚参活力弱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纤毛虫攻击参体造成创口后,继而侵入组织内部,在海参体内大量繁殖,致使海参幼体解体死亡。通过活体观察、扫描电镜、银浸法染色对其形态学作了初步研究,经鉴定为盾纤毛虫类,嗜污科,种名待定。
海参发白是正常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海参属于海产品,所以表面有大量的盐分,在潮湿的空气接触时就产生吸附以及反应,就会在海参表面形成白色的物质,这物质是盐霜。食用时洗掉就可以了。
海参苗怎么喂长得快
1、/5 促进饵料取食与消化,加速稚参成长,提高稚参免疫力,有效减少了换水量和倒池次数,减少海参应激,有利于海参生长。
2、尽量避免人流、车流较多的地方育苗保苗。 换水应以微流水、少换水为好。换水过大对海参刺激较大,不换水容易造成水质和底质恶化。 饵料应选择优质饵料,投喂应根据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避免投饵不足或过量。
3、利用现有虾池,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作人工参礁,供海参栖息。幼参投放密度为体长5厘米左右,每亩投苗3000头~5000头。海参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饵料。
4、投喂饵料也是人工配饵和海带等藻类,随着海参的个头长大,疏散养殖密度,定期检查网笼,防止潜逃。
5、每天早上7点投喂1次,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20%,17点投喂1次,投饵量为日投饵量的80%。每日定时投喂,投喂饵料时注意要泼洒均匀,要勤检查、勤观察,要视刺参苗的吃食情况及粪便排泄情况适当增减投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