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秦国战败的原因
第一:秦国长平之战后,最有能力的统率白起拒绝领兵,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在长平之战中虽然秦国最后取得胜利,将赵国的精锐士兵斩杀殆尽,但秦国自身也是损失惨重。
秦赵邯郸之战中秦国失败的主因是,东方六国合纵抗秦,赵、魏、楚、韩直接与秦国兵锋相见,燕、齐两国虽然未直接派兵,但拒秦的态势十分明显。次要原因是,赵国上下同心,很好诠释了“哀兵必胜”的道理。
综上述所,秦军在邯郸之战中大败,主要原因是错失了一次良机,之后赵国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积极联合魏楚,才取得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
秦国会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秦国低估了赵国在邯郸之战中必胜的决心,低估了他们的实力,也没有想到会有其他国家对赵国伸出援助之手。
因为当时的秦国军队战斗力还没有那么强,而赵国人却团结一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
如果白起在邯郸之战中能率军攻赵,能否打赢此战一举灭赵?
1、历史上的邯郸之战,赵国的军民在廉颇的带领下多次击退了秦国的进攻,哪怕是换上白起,面对这种情况也十分棘手。若单单就是如此,秦国还未必会输,毕竟赵国在长平之战确实是元气大伤了。还有更关键的一点就是各国的态度。
2、后来又因赵国把本来要割给秦国的土地给了齐国使其援助赵国,秦昭王是到手的鸭子飞了,自然非常愤怒,发兵攻赵,白起说攻赵必败,结果果然失败。白起也因此被赐死。
3、长平之战,赵军精锐尽失,士气大落,是赵国最虚弱的时候。白起兵临邯郸城下,这个时候攻打邯郸,指日即可攻下邯郸。范雎惧怕白起立下旷世奇功,取代自己的位置。向秦王进言,如果白起攻下邯郸,声势大振,威胁皇权。
4、秦会失败 该战之后,秦虽胜,也有重大损失,赵国国内抗击秦的精兵强将还是有的。秦以疲惫之师,去功打赵国,衰军必胜。赵会拼死抵抗。秦无胜之把握。
5、长平之战虽然秦国坑杀赵军45万,但是秦国这一战也是惨胜,秦国15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全部投入了战斗,白起是要趁胜追击一举灭赵,有人就给范雎出主意,说如果白起灭赵,功劳太大,就没范雎什么事了,范雎也说秦国损失不小。
邯郸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1、邯郸之战的具体经过。古代邯郸保卫战,发生在公元前259至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邯郸城内展开了惨烈的攻防战,最终联军胜利。
2、邯郸之战发生于前年-前年年间,是战国时代秦国攻打赵国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国都邯郸进行的一场城池攻防战争,严格来说是长平之战的延续。结果,秦国受到了自商鞅变法后少有的一场大败。
3、邯郸之战的战争过程秦昭襄王睹赵背约没有割六乡,反而取西方诸国开纵对于付秦国,遂于公元前259年10月,令五年夜妇王陵率军二十万兵伐赵,曲攻赵皆邯郸。
4、邯郸之战,亦称为邯郸之战,是秦国于公元前259年到257年间,在赵国的首府邯郸,同赵魏楚三军的联合进攻。
5、春秋战国著名战役,邯郸之战。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
6、邯郸之战 战斗背景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欲乘胜包围赵国首都邯郸,攻打赵国。颍侯范睢嫉妒自己的功绩徒然,以秦军疲倦,应该休息为由,建议韩国割让元雍(今元阳县),赵国割让六城求和。秦昭襄王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