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一住户家燃大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灾?
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火灾呢?原来,引起火灾的原因是住户在楼道给电动车充电时所引起的自燃,从现场中看,整个电动车都被烧毁,可见当时的火势有多猛,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火灾事故的原因也是因为有居民没有很好使用家电,然后就导致了这样的事故发生。火灾的发生会造成恐慌对待这场事故的发生,相关的消防人员也是在进行很好的扑灭。
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有关。同时,该小区所属的物业公司也被责令整改,强化消防安全管理,加强对小区内各类安全设施的检查与维护。
虽然该起火情的具体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当中,但是居民楼起火的原因屈指可数,多数都与居民用火用气或用电不当有关系。
青岛一小区发生燃气闪爆致一死一伤,发生燃气闪爆时应该如何自救?_百度...
燃气爆炸主要就是由于冲击力,所以说为了减缓这种燃气爆炸带来的冲击力,一般人可以选择趴在地上,然后护住头部,这样就会把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
那就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且弯腰前进,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大声的呼救,因为爆炸和火灾一样也会产生滚滚的浓烟,如果这些浓烟一不小心被吸入肺部或者是呼吸道的话,很容易造成直接的损伤。
⑴切断气源。切记“断气即断火“。应立即关闭灶前阀门及表前总阀门,即可灭火。如果火势较大,灶前阀门附近有火焰,可用一把干粉从上向下用力打火焰的根部或用湿毛巾、湿衣物包手,尽量关闭阀门。⑵尽量灭火。
首先,当发现燃气火苗变成白色,声音由呼呼变为嘶嘶,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了,它有随时爆炸的可能,尽快关闭气阀远离,断开电器开关防止因爆炸引燃电路发生二次伤害。切记不可将煤气罐罐放倒,这样很有可能会引爆燃气罐。
第一步,关闭煤气的总阀门,阻止煤气继续泄漏。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必须在第一时间迅速完成。与此同时,一旦发现煤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和排风扇,不能开灯,不能点火,也不能在室内拨打电话(明电/静电)。
事故介绍 10月31日,山东一居民楼突然发生了燃气闪爆事件,经过一番抢救,居民楼人员成功疏散逃离,但也造成了一个人死亡和三个人受伤的悲剧。
青岛一酒店疑发生闪爆,闪爆与爆炸有什么区别?
1、可能是前者比较安全,这个危害不大的。后者,危害就是具有很大的阻碍感觉。
2、闪爆的威力相对比较大。爆炸: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同时破坏性极强。
3、闪爆就是当易燃气体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之后,一旦遇到明火,就会立刻燃烧膨胀从而发生爆炸,闪爆的威力相当巨大。
4、在青岛的一个酒店里面也发生了一起闪爆事件,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所幸的是在这一次事故当中没有造成任何的人员伤亡,目前事故的确切原因还在官方的进一步调查当中。
5、闪爆与燃烧发生的条件有几点共性,燃烧发生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而闪爆也离不开上面三点。在通常条件下,前两个条件不可控,那么就要在控制引爆源上下功夫。
11.22黄岛管道爆炸哪一年?
1、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黄岛区)秦皇岛路和斋堂岛街交汇处,中石化管道公司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
2、年8月12日9时55分,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3、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发生于1989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管道局胜利输油公司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油库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该起事故共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人民币。
4、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11月22日晚派出由2名烧伤科、2名重症医学、1名骨科、1名呼吸科专家组成的国家级专家组赶往青岛协助开展爆燃事故伤员救治工作。
5、年8月12日.中国石油总公司胜利输油公司黄岛油库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04个小时才完全扑灭,烧掉原油36000吨,烧毁油罐5座,死亡19人(其中包括10余名消防队员),直接经济损失3540万元。
2010年到2021年全国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前三的原因
1、月20日1时20分,河南平顶山市郏县,天晟电器公司真空干燥箱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建筑业(1)2月26日14时18分,江西萍乡市安区,新学前巷27号楼405室在进行装修拆除施工过程中发生局部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受伤。
2、火灾由售楼处一楼沙盘电路故障引发,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之中。随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告,将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万达广场“828”重大火灾事故,列为挂牌督办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3、法律分析: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三个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三要素指的是:人、物、环境是构成事故的三要素。
4、人的不安全行为。例如:麻痹侥幸心理,工作蛮干,在“不可能意识”的行为中,发生了安全事故;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等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