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倒戈发动反奉战争,为何还会被张作霖击败?
1、因此,郭松龄倒戈反奉的根本原因,其主要就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所致。郭松龄起兵之后,一路进军,势如破竹,奉天城危在旦夕,城内更是人心惶惶。
2、所以因为日本介入的原因,也导致了郭松龄在倒戈反奉一战中取得了失败。因为日本方面不仅在铁路沿线方面,包括调兵方面都给予了禁止,虽然郭松龄方面也顽强抵抗,有想取得胜利的决心,但是最终还是力不从心。
3、其实并不是因为郭松龄的实力不够,而是因为最后日本参与了这场势力的争夺。最后才导致郭松龄兵败。在当初凤军内部其实分为三大派系,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他们是跟随张作霖打天下的老兄弟。
4、兵败的原因三:封建的君臣之道,当时郭松龄领导的的奉军也是张作霖用钱粮喂出来的,士兵大部分都是东北人士,熟话说:食君之路担君之忧。当时那些士兵多少把张作霖当作衣食父母,有些不想打这场战争,战斗力下降。
郭松龄倒戈事件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呢?
郭松龄当时登报反对张作霖,却拥戴张学良。对张学良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煎熬,他不想得罪父亲,也不想郭松龄走极端;于是发电报劝他,但是郭松龄决心既定,并未接受张学良的邀请。
年11月,奉军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对奉系军阀反动卖国政策不满,在冯玉祥的支持下,于24日宣布倒戈反奉,将所部7万人改编为东北国民革命军,于27日冲击山海关。12月5日,占锦州,兵锋直逼沈阳。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甚至郭松龄在奉天参与的反清起义,韩淑秀的家就是活动据点之一。
郭松龄倒戈事件死了多少人?
1、双方火拼到最后,均是伤亡惨重,据说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就算是只有5万人,对奉军来说也是大伤元气的,损失的可都是精锐。第二,奉军改革进程被打断。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惨败;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声。
2、奉军五虎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一下少了三个。姜登选、郭松龄被杀,而李景林因为参加过反奉联盟,丧失了张作霖的信任。张作霖将直隶督办委任给了张宗昌的部下褚玉璞,导致李景林不满脱离奉军。
3、年,东北奉系军阀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奉,坐拥7万号称奉系精锐的部队,自滦州起兵一路浩浩荡荡直逼奉天,然而郭松龄最终却举事失败,夫妻二人皆被杀身亡,落得个不忠不义、曝尸街头的下场。
4、其次,张作相管辖第四军团在阻击和平叛郭松龄叛变中,自身也伤亡万余人。最后,在1925年直奉战争中,短短24天,奉系损失了三个精锐师,十几个仆从师。
5、郭松龄死了,姜登选也死了。张作霖手下干将一下子就失去两个,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郭松龄手下掌管的,是东北军的精锐部队。精锐部队之间的斗争,损耗是相当大的。
率领7万精兵攻打奉天城下的郭松龄,最后为什么会失败?
郭松龄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郭有将才没有帅才!过分刚愎自用、自以为是。他的失败不在战术而在战略。加之,天时地利人和,当时之事,郭松龄都不是太占优。志向过人。
据我所知,郭松龄率7万精锐打到奉天城下,还是失败告终是因为:郭松龄 打的旗号不对;郭松龄所谓的起义部队民主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渗透;结盟对象冯玉祥不给力 ;张作霖的有援军,尤其是日本关东军 。
郭松龄的情绪被同在日本的冯玉祥部下韩复榘察觉,当即报告了冯玉祥。冯玉祥得知后欣喜若狂,决定对郭松龄进行策反。
郭松龄当初起兵造反,反对张作霖,最后却面临失败。其实并不是因为郭松龄的实力不够,而是因为最后日本参与了这场势力的争夺。最后才导致郭松龄兵败。在当初凤军内部其实分为三大派系,第一大派系是以张作相为首的元老派。
郭松龄曾是张作霖麾下的将领,军事能力出众,但最终却反叛张作霖,发起了反奉战争,战争前期非常顺利,一路打到奉天城,由于日本方面对郭松龄发起了突袭,自己的援军也背叛了约定,最终因不敌奉军而兵败被杀。
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郭松龄选择的反叛时机并不恰当。当时正值冬天,而且这个冬天比往年要更加寒冷,再加上驻扎地点的补给相当不足,那些军人们甚至没有能够御寒的衣物。这样的恶劣条件让很多士兵的士气十分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