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蒸发速度对照表
1、假定接近水面的一小部分为T2=40℃,算得此时的饱和水汽密度 再算的环境温度为T1=4℃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 (T2=40℃的饱和水汽密度---温度为T1=4℃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 度)*s*v=水的蒸发速度。
2、水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对应表如下:水的表面就有水蒸气压,当水的蒸气压达到水面上的气体总压的时候,水就沸腾。我们通常看到水烧开,就是在100摄氏度时水的蒸气压等于一个大气压。蒸气压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当然还和液体种类有关。
3、而在环境温度为T1=4℃时,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汽密度为D1。由此可计算得出水的蒸发速度为(D2-D1)*s*v,其中s为单位体积,v为体积变化率。当水分子的动能超过了水分子之间的内聚能,水分子便能够从水体逸出并散失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即为蒸发。
4、水的蒸发速率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速率越快;湿度越低蒸发速率越快。因此,影响水的蒸发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一升水蒸发需要多少时间?
水在一个大气压(0.1MPa)100℃时的汽化潜热为2252kJ/kg,1升水重1kg,耗时=2252/1/60=38分钟。蒸发是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 所属学科:地理学-水文学。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是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所以,一升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蒸发需要约18小时。实际蒸发所需时间可能会因环境条件和水的纯度而有所不同。
时间 = 8333分钟 / 60 = 189小时 以上计算结果仅作为一个参考值,实际情况很可能受到环境条件和容器的影响,因此可能会有所偏差。
根据实验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时,水开始蒸发,且蒸发速率与饱和水蒸气压成正比。假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饱和水蒸气压为$013 \\times 10^{5}Pa$。
升水。水在一个大气压(0.1MPa)100℃时的汽化潜热为2252kJ/kg,1升水重1kg,耗时=2252/1/60=38分钟,2升水重2kg,耗时2252/2/60=18分钟。所以2升水蒸发快。
高分物理题——蒸发:求水分蒸发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的函数或变化数...
蒸发量计算公式:H=50(Pm-P)(1+0.135Vm)[L/(d·m)]。H:表面蒸发损失[L/(d·m)]。Pm:表面温度计算的饱和蒸气压(Pa)。Vm:日平均风速(m/s)。在计算月平均蒸发损失时,应将式中Pm、P、Vm分别以日均值代入,并将计算结果乘以30。
水分蒸发公式 水池表面蒸发量计算公式:H=50(Pm-P)(1+0.135Vm)[L/(d·m)]H:表面蒸发损失[L/(d·m)]Pm:按水池表面温度计算的饱和蒸气压(Pa)Vm:日平均风速(m/s)在计算月平均蒸发损失时,应将式中Pm、P、Vm分别以日均值代入,并将计算结果乘以30。
假定接近水面的一小部分为T2=40℃,算得此时的饱和水汽密度 再算的环境温度为T1=4℃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度 (T2=40℃的饱和水汽密度---温度为T1=4℃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气密 度)*s*v=水的蒸发速度。
P、Vm分别以日均值代入,并将计算结果乘以30。注: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
而在环境温度为T1=4℃时,单位体积空气内实际所含的水汽密度为D1。由此可计算得出水的蒸发速度为(D2-D1)*s*v,其中s为单位体积,v为体积变化率。当水分子的动能超过了水分子之间的内聚能,水分子便能够从水体逸出并散失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即为蒸发。
白天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温度:温度是土壤水分蒸发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较高的温度会增加土壤水分的蒸发速率。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与当前温度下最大可能含量之比。较低的相对湿度会促进土壤水分蒸发,因为空气中的水分能够更轻易地吸收更多的水分。
水只有在100℃以上才会蒸发对吗?
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不对。错误原因: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只是蒸发速度不同。蒸发是指液体表面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表层分子不断向周围空间逃逸的过程。而水的蒸发速度与温度、空气流动速度、水的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水蒸发需要的温度是超过100℃的。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以上时,水分子获得足够的内能,克服分子间的束缚力,开始分散,从而转变为气态,这种状态的水称为水蒸气。 水蒸气的温度没有明确的上限。理论上,水蒸气的温度可以非常高。水的温度最高纪录是3715℃,这时的水处于过热蒸汽状态。
水的蒸发现象几乎无处不在,只要环境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15℃),水分子便会有一定的概率克服液体表面张力,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蒸发。温度对蒸发速率有直接影响,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蒸发速度加快。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定为100℃,这是水在该条件下的沸腾温度。
℃以上。水的温度超过100摄氏度时,水分子因为吸收了足够大的内能,从而使其转换成脱离分子束缚的斥力,分子之间的距离开始变大,水便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水。这种气态水中不含有任何其他物质,称水蒸汽。水蒸气的温度没有上限。水的温度有上限,最高为374。15℃。水的临界压力为22。
即使温度不足100℃,水仍然可以缓慢蒸发。温差影响:一天之间温差较大,随着水表层空气温度的增减,也会带走水分子,进一步促进水的缓慢蒸发。这种蒸发过程并不依赖于水是否达到沸点。综上所述,水的蒸发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不仅限于水达到沸点时。空气流动和温差变化都是影响水蒸发的重要因素。
水达到100度沸腾是一种剧烈汽化的现象。由于分子热运动不断地进行,常温下有些水分子就能摆脱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而蒸发脱离液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