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良性肿瘤磁共振报告单怎么写
1、患者术前通常通过磁共振或超声、肠镜检查,明确肿瘤大小分期。而T2期属于相对比较早期的局部分期,患者适合尽快手术,且治愈率比较高。而N表示直肠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若没有则用N0表示,若存在则用N1表示,N2则提示更多。M在直肠癌分类中代表肝、肺有无转移,M1状态代表转移状态,M0状态则提示没有转移。
2、壁外血管侵犯属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并发症,通常是恶性肿瘤刺激到患者肠壁处的血管,从而引发壁外血管侵犯的情况,属于比较常见的现象,可通过组织病理检测和磁共振成像进行判断。当患者出现壁外血管侵犯时,需要警惕恶性肿瘤局部复发。
3、如果有息肉及时取病理,病理回报为直肠癌是最准确的,病理结果是诊断直肠癌的金标准。除此之外,通过肠镜观察肿瘤的肉眼形态、大小、表面,基本可以大致的判断,但上述形态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确诊要靠病理检测。
4、A1: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就是磁共振成像的英文缩写,通常人们日常生活中简称它为磁共振,实际上它是应用原子核发生的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种大型医学影像学成像检查设备。早期国内直译为核磁共振(nuclear MR,NMR),由于老百姓见“核”色变,误认为它具有核辐射,后来将其定名为磁共振成像(即MRI)。
5、直肠镜或结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可以在直视下肉眼作出诊断,而且可以钳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活检组织行病理检查是确诊直肠癌最好的方法。
6、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磁共振检查 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直肠癌一二三四期怎么分
直肠癌的Ⅰ期一般都是没有什么特殊表现,等到Ⅱ、Ⅲ期的时候就会出现便血,这个情况都很明显的,而且会出现肠道大便的不畅,大便的堵塞,到Ⅳ期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可能不仅是大便不好、便血、不畅,可能会出现肠梗阻的表现,还可能会出现腹痛的表现,还是会出现肝转移、肺转移、脑转移的症状。
便血有很多疾病都会引起便血,比如痔疮。但是痔疮和直肠癌的便血是不一样的,如果患上的是痔疮,颜色一般是鲜红色,血液并不会和粪便混在一起。而直肠癌的便血是暗红色的,通常和粪便混合在一块,还可能伴随粘液。
恶性肿瘤根据疾病的发展程度,可以分为一二三四期,一期是早期癌症,二三期是中期的,四期是晚期的癌症。不同分期的癌症,治疗效果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早期癌症治愈率高,一期的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治愈率都可以超过90%。但是,癌症的治愈率还是做不到100%。
痔疮会变癌癌是上皮粘膜发生的恶性病变 ,而痔疮是静脉血管丛曲张增生形成的良性病变 ,一般不会癌变。但临床证实 ,因痔疮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有 3%最终被诊断为直肠癌。
直肠癌分期
直肠癌作为直肠恶性肿瘤,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另外,直肠癌按病理分期可分为Ⅰ-Ⅳ期,其中Ⅰ期是早期,Ⅱ期和Ⅲ期称为中期,又叫进展期,而Ⅳ期是晚期。直肠癌中期往往指的是进展期,也就是直肠癌病理分期的Ⅱ期和Ⅲ期,这时的直肠癌能够进行根治手术。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结直肠癌分期采用TNM分期系统,是根据原发肿瘤(T)、区域淋巴结(N)和远处转移(M)的情况进行分期的。传统的结直肠癌分期还采用Dukes’分期系统。
期:这是早期阶段,癌细胞仅限于肠的最内层,尚未扩散。Ⅰ期:癌细胞侵犯了结肠肠壁的多个区域,但局限在肠内部。Ⅱ期:癌细胞扩散到了肠壁的周边组织,但尚未侵犯淋巴结。Ⅲ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附近的淋巴结,但尚未扩散至全身其他部位。
直肠癌的分期根据不同的浸润深度以及病灶大小,分为四期,也就是Ⅰ-Ⅳ期。Ⅰ期直肠癌只涉及到直肠壁的第一层或者第二层,没有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很高,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以上。
Ⅰ期是早期的直肠癌,一般指直肠病变浸润深度在黏膜和黏膜下层;Ⅱ期是深度继续往下走达到直肠肌肉层;Ⅲ期是不论直肠病变浸润深度如何,出现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转移;Ⅳ期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如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直肠癌生存率与直肠癌分期密切相关,直肠癌早期生存率非常高。
直肠癌最新的分期标准,按照传统观念,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医学上是根据手术完之后,肿瘤的TNM来进行分期。T指的是肿瘤的浸润深度,N是有没有淋巴结的转移,M是有没有远处转移,具体如下:Ⅰ期:是指肿瘤侵犯了黏膜和黏膜下层,没有淋巴结和远处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