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订卖国条约的是谁
签订卖国条约的是李鸿章。李鸿章,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1823年2月15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但现在人们提起李鸿章,记忆最深的却是他签订的一系列卖国条约。甲午战争中,因诸种失误,使北洋水师覆没,战后李鸿章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清朝皇帝十个就有八个签订卖国条约,康熙雍正也不例外!康熙皇帝签订《尼布楚条约》割让外兴安岭以北整个西伯利亚。要知道这个西伯利亚原名“鲜卑利亚”,毫无疑问是鲜卑族的祖居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土地。雍正皇帝签订《恰克图条约》《布连斯奇条约》割让贝加尔湖附近土地,并且准许俄罗斯在北京通商。
李鸿章向来是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史书中说他一生代表清廷签下了30多个条约,包括《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其中绝大多数为不平等条约,因此很多人指责他是卖国贼,但也有人理解他的身不由己,认为主要责任在于腐败的晚清政府。
李鸿章代替当时的清朝与列强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这些都是城下之盟,都是不平等的条约,是带有屈辱性的条约。有人会说,这不是李鸿章造成的,也有人说以当时的实际情况,他不去,其他人也会去。还有人会搬出日伊藤博文、柯纳德等人对李鸿章的高度评价来反驳。
太平天国时期两湖,两广总督是谁
张之洞曾任湖广总督,对于总督这个官职,大家也许能说出个一二,但对于“湖广总督”到底管辖哪些区域,恐怕很多人就不甚了解了。有些人甚至会望文生义地认为,“湖广总督”可能是湖南和广东两个省的总督吧。其实,“湖广总督”又名“两湖总督”,辖区是湖南和湖北,和广东没有关系。
当时两广地区盗贼非常猖狂,给政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困扰,所以当时就有官员上奏朝廷,朝廷就派李鸿章来了广州,因为当时很多反对清朝的人物都汇聚在广州,朝廷觉得他们的存在是对朝廷的一种威胁,所以就赶紧让李鸿章来处理这件事情,避免事情继续发酵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八月,徐广缙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和两湖总督,肩负起阻止太平军北上湖南的重要使命。然而,当他十二月初五到达岳州时,发现太平军已经攻克了武昌,这导致他被撤职并接受刑部调查。他于咸丰三年三月被捕入狱,五月获释。
两广总督斯托克(George Charles DAguilar Stock)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海军军官和政治家,曾在清朝末年担任过两广总督一职。斯托克出生于1810年,1831年加入英国皇家海军。他参加过一系列的海上军事行动,包括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英缅战争等。1847年至1851年期间,他出任英国在华使馆随员。
清朝两广总督都有谁
1、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2、两广总督是林则徐、曾国荃、张之洞、谭钟麟、张树声等。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3、清朝两广总督有邓廷桢,林则徐,左宗棠等人。
4、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
5、雍正十二年,广西政务仍隶广东总督管辖,更号两广总督。乾隆十一年,两广总督迁回驻广州。光绪三十一年起,两广总督兼任广东巡抚。